大米發霉怎么辦?
大米發生霉變的主要特征有:
1.色暗:米粒色澤發暗、無光澤。
2.發潮:米粒表面微顯潮潤,俗稱“出汗”。
3.發軟:米粒水分增加,硬度降低,用手搓或牙嗑時清脆聲減弱。
4.起毛:米粒濕潤,沾糠粉或米粒上未碾盡的糠皮浮起,顯得毛糙不光潔。
5.起筋:米粒側面與背面的溝紋呈白色,繼續發展成灰白色,猶如筋紋。
6.起眼:由于大米胚部組織較松,富含蛋白質和脂肪,霉菌先從此侵蝕,使胚部變色俗稱“起眼”。
7.異味:大米原有的香氣減弱或消失,出現一種糠酸味。
早期階段大米品質變化不大,如及時處理,不影響食用。可在做飯前用清水多搓洗幾遍,倒掉水中浮物、米糠,降低大米中霉菌毒素的含量,同時摻進多半好大米,以稀釋霉菌毒素,降低對身體的傷害。
當米粒出現了起筋,溝紋形成白線,米胚變色嚴重,聞起來有明顯霉味時,說明大米進入霉變第二階段,此時的大米不能食用。
發霉的大米對人體造成傷害的主要是霉菌產生的毒素,這些毒素一般比較穩定不容易破壞,即使陽光暴曬也很難消除,所以如果霉變程度嚴重,應堅決不要食用。
大米發霉:大米不小心沾濕受潮了會出現脫糠的現象,看起來很毛糙、不光潔。大米還會“起眼”、“起筋”,大米“起眼”是由于大米胚部的組織較為松軟,這個部位的蛋白質和脂肪較多,霉菌會先從這里入侵,致使胚部變色。
當儲存大米出現起眼和起筋等現象時,大米發霉程度已比較明顯。這時必須攤晾和通風,及時處理,以防繼續變質。一旦大米霉變,不可食用,否則會引起肝臟損害,人體中毒癥狀。